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万象
触碰苏州地下生命线的脉搏——苏州城市管廊试点工程专题采访
+ 查看更多
触碰苏州地下生命线的脉搏——苏州城市管廊试点工程专题采访
+ 查看更多
让城市更加美好
小编:目前管廊在国内还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可以请您为读者简单介绍一下管廊的概念吗?
管廊工程师:管廊建设是把所有的市政管线汇集在同一个空间里,避免以后各个管线反复开挖路面,影响市民出行。另外管廊可以减少空中蛛网的多电缆架空布局对市容市貌的影响,美化苏州城市景观。
管廊建设完成后,基本可以实现九大类的市政管线全部存储于地下管廊中,如将来某一类管线出现问题,我们只要在廊内进行维修或更换,不需要反复开挖道路。如我市城北路段的管廊一共分了四个舱,其中包括燃气舱,大概2m*2m的区域,根据国家安全规划要求,燃气必须要单独设舱,所以只放燃气管道。下面是热力舱,也就是蒸汽,水蒸气的舱,这样的排布有利于减少如2016年11月苏福路那样蒸汽管爆裂的安全隐患。中间的主舱是综合舱或者水性舱,水性舱里面包括一个管径一米的自来水管,直接从水源地提取水源,输送到市区各大自来水厂,处理之后再到居民的使用终端上。另外还有工业用水和污水管。另外就是四大通信运营商的光缆。旁边有个独立的电力舱,它底下有电缆,所以也必须单独设舱。
管廊最直观的特点是整体管廊不会对地表以上产生影响,最大的价值是对整个城市管理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管线管理方案。
小编:苏州决定实施管廊建设的契机是什么呢?
管廊工程师:在2014年,国家住建部和财政部为推行管廊建设决定在全国先甄选十个试点城市。当时的苏州市长亲自组建了试点城市的申报小组,带队两次到北京去参加答辩,2015年,苏州以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入围十个试点城市。
苏州的试点申报中一共有五个管廊项目,通过管廊公司来实施的是三个,城北路管廊,澄阳路管廊,还有太湖新城二期的管廊。
小编:苏州管廊的建成在国内也可以说是具有先创性的,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管廊公司是如何挑起这一项目重任的呢?
管廊工程师:2017年我们曾到台湾、上海、厦门、珠海、宁波等地的管廊单位进行交流与学习。这些交流让我们了解到更多如管廊日常养护、安全巡查等的知识和经验,这样能更好地开展我们自己的建设工作。
小编:大型工程必然会多多少少地影响到施工场地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管廊工程是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
管廊工程师:想居民之所想,重居民之所需。作为民生工程,必须认真倾听民众的声音,站在民众与工程的双角度去考虑平衡施工场地周围居民的日常生产经营需求与施工硬性规范要求之间的关系。比如城北路段附近有五金机电城、婚纱城,依照安全规范,施工的时候必须在基坑旁设置围挡,以避免安全隐患。一般来说,为便于进行安全管理,围挡出入口间的距离间隔较长,这样一来,周边许多商户反映围挡对出行造成了不便。我们为解决商户的问题,也研究了许多方法。比如分区域设置了多块围挡,缩短距离间隔。虽然安保工作的成本增加了,但是充分满足了民生所需,解决了居民的实际诉求。
小编:管廊需要纳入多类管线,涉及诸多部门,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中间的协调统筹工作吗?
管廊工程师:在正式开工前需要对原有的管线进行搬迁,这就需要和各个管理部门进行协商,举个例子,城北路段是之前的312国道,埋在地下的管线很多很杂,污水管、自来水管、燃气管各种管线都有,要动一根管线就要和一家单位协调沟通,并且我们先要给被迁移的管线找好一个位置,不能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使用。其中问题最大的是供电高压线的迁移,一旦停电,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都是大影响,我们经多次协调后决定了在非工作时间进行阶段性断电,尽可能地保障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正常进行。还有就是把准备工作做足,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挨家挨户去协调。如果有我们实在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我们会上报市里,由相关职能部门来牵头协调,争取把影响减到最小。
管运营一体
小编:苏州的管廊在建成后如何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管廊工程师:我们的目标是管运营一体,分成三个点:管理、运行和经营。这样的运营机制在国内并没有先例。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吸收了国内国外的一些领先城市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参照苏州的相关政策,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苏州特色的管道运营体系。在政策支持方面,试点城市申报成功之后,政府授予我们25年的特许经营权,这是其他城市没有的。在人才队伍方面,我们专门成立运营分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招募人才,组建了4个部门,综合部、运营管理部、技术部门、安全管理部,保障管道建立之后的运营与维护。
小编:苏州管廊工程的管运营中的亮点是什么?
管廊工程师:智慧平台是比较有亮点的一项工作。前期我们汲取了国内外其他城市的管廊运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管廊运营软件,将分中心的监控数据传输到市级监控中心的大平台上来,从而对廊内的监测设备、通风设备、报警软件进行统一管理,这在其他的地方也是没有的。我们监控中心对所有管线都有监控,我们可以把数据接到相关平台,这样发现险情可以第一时间通知有关部门。其他人登录监控中心需要我们的授权,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廊内廊外的巡检,因为管廊是城市生命线,安全是管廊运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运营管理的时候可以把它们都打通,这样技术方面的监管、控制、智能化管理,就集成在一起了。如在城北路有一个市级管廊的监控中心,在这里五条管廊全部可以监控,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统一管理。
全员下一线
小编:我市管廊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管廊工程师:应该是2017年10月开展“奋战70天,全员下一线,打好收官战”行动。按国家对试点城市的考核要求,苏州市的管廊需要在三年以内完成建设并且满足运营的标准,否则将被问责。
工程投建的时间并不是管廊公司可以单方面决定的,一般情况需要结合市内道路改造,同时也涉及拆迁和管线迁改等问题。当时的城北路段施工本应在市内道路设计之后,但是市内道路设计方案的时间延迟了,我们最终决定在2016年3月在道路设计方案出来前开工。澄阳路路段2016年11月中旬结合澄阳路的道路改造同步实施。吴中湖新城二期是三个项目中开工最晚的一个,是在2017年2、3月份才把工作面打开的。
2017年10月,我们发现工期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在公司层面,领导动员公司的所有员工,放弃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每天在三个项目工地里轮流驻守,查看他们的劳动力投入、设备投入,还有施工单位主要领导人在场的情况,并对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巡查,每天提交巡检记录,并采取了反馈、约谈和其他的强制措施,带动施工单位上下齐心共重视、协力抢工期,在设备、劳动力、资金的投入,以及安全隐患的整改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最终使试点项目在期限内顺利完工。
业内新突破
小编:试点工程建设取得了包括多项历史性突破,您认为最核心的动力是什么?
管廊工程师:是全体参与工程的人员因地制宜的社会责任感,和直面挑战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中国第一顶”是在城北路元和塘那个位置,最经济和最常用的方案是采用大型基坑开挖,但因为那一带两三百米的距离内有加油站、军分区、交通局的宿舍楼和立交桥,开挖会对这些工程带来极大影响,只能组织专家考虑变更施工方案,就采取了用矩形顶管的方法,从地面以下穿过去,不会影响地面建筑,我们的顶管长约233.6m,这在管廊施工中是比较少见的,再结合它的断面为9.1m*5.5m,这个矩形顶管在城北路上一共用了三次,其中一处穿越了运营中的地铁2号线和4号线,国内的地下管廊施工中之前还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矩形顶管,所以被业界称为“中国第一顶”,当时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澄阳路总长3.24公里,澄阳路段管廊建设要从高铁下面穿过,必须由苏州市政府向上海铁路去申请。上海铁路局也从来没有在运营中的高铁线路地下进行管道施工的先例,国内没有经验可做借鉴,因此需要大量的前期论证。我们根据铁路局的要求把施工方案做的细化再细化,最终通过论证使项目建设得以迅速推进。
太湖新城管廊形成网状的布局,东西全部打通,技术难点同样是在于顶管,在吴中规划展示馆附近管廊的断面约有5m*4m左右,并分成两个小舱顶,中间间隔的距离不到1m,这也突破了行业内间距最小的记录。
编者按
苏州管廊作为国家试点重点工程,在多个方面均开创了业界先河,无论是其创新建设方案的技术突破,还是后期一体化的智能运维管理,均为国内同类工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而管廊公司亦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全员凝聚力,提升了自我实力,相信其今后必将以更专业的运营、更丰富的经验,为苏城市民服务
小编:目前管廊在国内还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可以请您为读者简单介绍一下管廊的概念吗?
管廊工程师:管廊建设是把所有的市政管线汇集在同一个空间里,避免以后各个管线反复开挖路面,影响市民出行。另外管廊可以减少空中蛛网的多电缆架空布局对市容市貌的影响,美化苏州城市景观。
管廊建设完成后,基本可以实现九大类的市政管线全部存储于地下管廊中,如将来某一类管线出现问题,我们只要在廊内进行维修或更换,不需要反复开挖道路。如我市城北路段的管廊一共分了四个舱,其中包括燃气舱,大概2m*2m的区域,根据国家安全规划要求,燃气必须要单独设舱,所以只放燃气管道。下面是热力舱,也就是蒸汽,水蒸气的舱,这样的排布有利于减少如2016年11月苏福路那样蒸汽管爆裂的安全隐患。中间的主舱是综合舱或者水性舱,水性舱里面包括一个管径一米的自来水管,直接从水源地提取水源,输送到市区各大自来水厂,处理之后再到居民的使用终端上。另外还有工业用水和污水管。另外就是四大通信运营商的光缆。旁边有个独立的电力舱,它底下有电缆,所以也必须单独设舱。
管廊最直观的特点是整体管廊不会对地表以上产生影响,最大的价值是对整个城市管理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管线管理方案。
小编:苏州决定实施管廊建设的契机是什么呢?
管廊工程师:在2014年,国家住建部和财政部为推行管廊建设决定在全国先甄选十个试点城市。当时的苏州市长亲自组建了试点城市的申报小组,带队两次到北京去参加答辩,2015年,苏州以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入围十个试点城市。
苏州的试点申报中一共有五个管廊项目,通过管廊公司来实施的是三个,城北路管廊,澄阳路管廊,还有太湖新城二期的管廊。
小编:苏州管廊的建成在国内也可以说是具有先创性的,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管廊公司是如何挑起这一项目重任的呢?
管廊工程师:2017年我们曾到台湾、上海、厦门、珠海、宁波等地的管廊单位进行交流与学习。这些交流让我们了解到更多如管廊日常养护、安全巡查等的知识和经验,这样能更好地开展我们自己的建设工作。
小编:大型工程必然会多多少少地影响到施工场地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管廊工程是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
管廊工程师:想居民之所想,重居民之所需。作为民生工程,必须认真倾听民众的声音,站在民众与工程的双角度去考虑平衡施工场地周围居民的日常生产经营需求与施工硬性规范要求之间的关系。比如城北路段附近有五金机电城、婚纱城,依照安全规范,施工的时候必须在基坑旁设置围挡,以避免安全隐患。一般来说,为便于进行安全管理,围挡出入口间的距离间隔较长,这样一来,周边许多商户反映围挡对出行造成了不便。我们为解决商户的问题,也研究了许多方法。比如分区域设置了多块围挡,缩短距离间隔。虽然安保工作的成本增加了,但是充分满足了民生所需,解决了居民的实际诉求。
小编:管廊需要纳入多类管线,涉及诸多部门,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中间的协调统筹工作吗?
管廊工程师:在正式开工前需要对原有的管线进行搬迁,这就需要和各个管理部门进行协商,举个例子,城北路段是之前的312国道,埋在地下的管线很多很杂,污水管、自来水管、燃气管各种管线都有,要动一根管线就要和一家单位协调沟通,并且我们先要给被迁移的管线找好一个位置,不能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使用。其中问题最大的是供电高压线的迁移,一旦停电,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都是大影响,我们经多次协调后决定了在非工作时间进行阶段性断电,尽可能地保障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正常进行。还有就是把准备工作做足,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挨家挨户去协调。如果有我们实在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我们会上报市里,由相关职能部门来牵头协调,争取把影响减到最小。
管运营一体
小编:苏州的管廊在建成后如何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管廊工程师:我们的目标是管运营一体,分成三个点:管理、运行和经营。这样的运营机制在国内并没有先例。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吸收了国内国外的一些领先城市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参照苏州的相关政策,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苏州特色的管道运营体系。在政策支持方面,试点城市申报成功之后,政府授予我们25年的特许经营权,这是其他城市没有的。在人才队伍方面,我们专门成立运营分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招募人才,组建了4个部门,综合部、运营管理部、技术部门、安全管理部,保障管道建立之后的运营与维护。
小编:苏州管廊工程的管运营中的亮点是什么?
管廊工程师:智慧平台是比较有亮点的一项工作。前期我们汲取了国内外其他城市的管廊运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管廊运营软件,将分中心的监控数据传输到市级监控中心的大平台上来,从而对廊内的监测设备、通风设备、报警软件进行统一管理,这在其他的地方也是没有的。我们监控中心对所有管线都有监控,我们可以把数据接到相关平台,这样发现险情可以第一时间通知有关部门。其他人登录监控中心需要我们的授权,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廊内廊外的巡检,因为管廊是城市生命线,安全是管廊运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运营管理的时候可以把它们都打通,这样技术方面的监管、控制、智能化管理,就集成在一起了。如在城北路有一个市级管廊的监控中心,在这里五条管廊全部可以监控,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统一管理。
全员下一线
小编:我市管廊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管廊工程师:应该是2017年10月开展“奋战70天,全员下一线,打好收官战”行动。按国家对试点城市的考核要求,苏州市的管廊需要在三年以内完成建设并且满足运营的标准,否则将被问责。
工程投建的时间并不是管廊公司可以单方面决定的,一般情况需要结合市内道路改造,同时也涉及拆迁和管线迁改等问题。当时的城北路段施工本应在市内道路设计之后,但是市内道路设计方案的时间延迟了,我们最终决定在2016年3月在道路设计方案出来前开工。澄阳路路段2016年11月中旬结合澄阳路的道路改造同步实施。吴中湖新城二期是三个项目中开工最晚的一个,是在2017年2、3月份才把工作面打开的。
2017年10月,我们发现工期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在公司层面,领导动员公司的所有员工,放弃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每天在三个项目工地里轮流驻守,查看他们的劳动力投入、设备投入,还有施工单位主要领导人在场的情况,并对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巡查,每天提交巡检记录,并采取了反馈、约谈和其他的强制措施,带动施工单位上下齐心共重视、协力抢工期,在设备、劳动力、资金的投入,以及安全隐患的整改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最终使试点项目在期限内顺利完工。
业内新突破
小编:试点工程建设取得了包括多项历史性突破,您认为最核心的动力是什么?
管廊工程师:是全体参与工程的人员因地制宜的社会责任感,和直面挑战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中国第一顶”是在城北路元和塘那个位置,最经济和最常用的方案是采用大型基坑开挖,但因为那一带两三百米的距离内有加油站、军分区、交通局的宿舍楼和立交桥,开挖会对这些工程带来极大影响,只能组织专家考虑变更施工方案,就采取了用矩形顶管的方法,从地面以下穿过去,不会影响地面建筑,我们的顶管长约233.6m,这在管廊施工中是比较少见的,再结合它的断面为9.1m*5.5m,这个矩形顶管在城北路上一共用了三次,其中一处穿越了运营中的地铁2号线和4号线,国内的地下管廊施工中之前还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矩形顶管,所以被业界称为“中国第一顶”,当时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澄阳路总长3.24公里,澄阳路段管廊建设要从高铁下面穿过,必须由苏州市政府向上海铁路去申请。上海铁路局也从来没有在运营中的高铁线路地下进行管道施工的先例,国内没有经验可做借鉴,因此需要大量的前期论证。我们根据铁路局的要求把施工方案做的细化再细化,最终通过论证使项目建设得以迅速推进。
太湖新城管廊形成网状的布局,东西全部打通,技术难点同样是在于顶管,在吴中规划展示馆附近管廊的断面约有5m*4m左右,并分成两个小舱顶,中间间隔的距离不到1m,这也突破了行业内间距最小的记录。
编者按
苏州管廊作为国家试点重点工程,在多个方面均开创了业界先河,无论是其创新建设方案的技术突破,还是后期一体化的智能运维管理,均为国内同类工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而管廊公司亦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全员凝聚力,提升了自我实力,相信其今后必将以更专业的运营、更丰富的经验,为苏城市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