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研思
谈建设方项目质量管理
+ 查看更多
谈建设方项目质量管理
+ 查看更多
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始终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因项目参建单位较多,包括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测、质量监督等相关单位,且建设方处于项目建设的核心地位,是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协调者、管理者,所以建设方项目质量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其中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把图纸变成工程实体的重要过程,持续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大,故现场施工阶段是建设方质量控制的关键。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积累,按照项目建设的时间顺序,介绍项目质量控制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项目前期的质量管理
这一阶段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项目决策,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进行初步设计,资金筹措。而后深化施工图设计,划分施工标段后招投标选择承包商。
1.咨询策划:主要目的是研究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等,经相关程序决定是否进行项目建设。一旦项目立项后,需对项目方案进行比选,从投资、技术方案、环保、建设期及经济效益回收期等方面,确定项目的总体目标。按照既定的总体目标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及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实现项目策划的意义。
2.设计管理:按照可行性研究制定的项目总体目标,进行初步设计,论证初步设计是否符合前期项目策划的技术、经济、质量、进度等各项要求,且初步设计需满足规划、环保等技术指标。而后按照项目涉及的专业,合理分配设计任务,开展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需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查,如建筑结构审查、水电咨询、人防消防审查、结构抗震审查、节能设计等等。施工图设计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各专业图纸之间应相互呼应,设计范围应明确,设计思路及采取的规范标准应一致,避免各专业衔接不协调。建设方应统一对设计质量进行协调管理,确定设计图纸的功能布置合理、技术上可行、造价可控。
3.招标及手续办理:这是项目能否顺利开工的前提条件。首先进行规划、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报批,而后进行各专业图纸的报批报审工作。在工程招标方面,应合理划分施工标段,可以采用施工总承包或平行发包、EPC等模式。重要的材料设备可以由甲方提供,这样有利于质量控制。招标完成后签订施工合同,办理监督手续、施工许可证等,为后续施工做准备工作。
在项目前期的质量管理中,设计管理和招标、手续办理为重点工作。有些项目就是因前期设计深度不够、设计目标不明确、手续办理不及时,导致施工图不完善,施工时出现大量设计变更,影响工程实体质量。有些项目因招标模式选择不合理,导致施工交叉面较多,业主协调工作量大,造成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竣工后难以达到项目整体的质量目标。
二、项目中期的质量管理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复杂最难控制的阶段。这需要建设方有强有力的质量制度,还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为保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协调能力,依靠监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经验及意识,团队协作,共同营造“质量终身制”的良好意识和工作氛围。以下将从合同、图纸会审、监理、施工过程等几方面阐述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1.合同质量管理
在监理和施工合同中明确质量目标、人员资格、奖罚措施、质量保证金等,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以合同为管理抓手,做到质量管理有理有据。进场施工前,督促监理和承包人建立质保体系,项目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及主要技术人员,在约定的期限内到岗,施工期间人员不得随意更换,做到人员专业水平高且相对稳定。
2.施工图会审和技术交底
建设方应提前做好对各专业图纸的审查工作,主要从项目使用功能、主要设备材料的选择、外形美观方面、项目周边外部条件等进行审查。在开工前应要求施工、监理单位审查施工图,主要从施工方案、技术措施、专业对接等方面提出意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做到施工技术方案达到设计图纸的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建设方应落实设计变更审核关,审查设计变更图纸,保证设计变更质量不低于原设计标准,保证设计变更不导致设计质量的下降,以控制项目质量。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隐蔽工程等薄弱环节,应进行设计交底,让施工、监理单位了解设计意图,从而更好地指导工程施工。
监督落实监理内部图纸审查及交底制度,做到监理人员了解设计意图、设计质量目标,明确工程特点、难点、质量控制薄弱点,监理过程中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进行重点把控。
督促监理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要求施工单位落实技术质量交底制度,做到项目部技术人员、施工班组、操作工人人人了解各自的质量目标、标准、操作规程,人人有质量意识。
3.严格监理质量管理体系
①根据有关国家、部委颁布的现行有效的法规、规范和标准,针对工程的特点,详细研究制定监理合同有关条款,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程质量。
②审查《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明确监理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措施、控制方法,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发挥监理在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作用。
③督促执行监理交底制度,使承包人明确监理管理制度、监理程序、检验检查方式方法、特殊工序、关键工序、重点部位、隐蔽工程控制措施。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①严把原材料进场关: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测,检测频率按照承包人100%,监理不低于30%,业主不低于5%。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立即退场。
②加强工程实体的检测:主要对成品的几何尺寸、中线、高程、强度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可以由业主单独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平行抽检,对于检测出的质量缺陷,应召集监理、承包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杜绝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出现类似不合格的成品。
③执行“工序样板制度”或“首件制”:按照“先方案后施工”的原则,待方案通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重要的技术方案应进行专家论证。“首件制”施工结束后,由承包人总结首件施工经验,监理人明确相关质量控制点,业主方提出质量要求等。这样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施工工艺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做到质量“预控”管理。
④注重工厂化生产产品的预控:专业监理工程师应驻场对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主要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序应进行抽样检验检测。可以按照“首件制”的原则办理,必要时可以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生产过程中,业主随时可以进行抽检。
⑤加强分包管理:分包管理一直是工程建设的风险环节,首先应审查分包单位的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等,做到合法分包。其次应考察分包单位的业绩,做过的类似工程等,选择有经验的分包商。最后实际施工时,要求监理和承包人加强对分包商的质量管理,明确质量目标、标准、要求等,将分包商的质量管理纳入总包方、监理方和建设方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杜绝以包代管。
⑥强化施工阶段的专业对接:一个项目往往有多种专业,可能由几个设计院设计,因此加强专业对接工作很重要。建设方在项目施工前,应召集设计、监理、承包人、分包商等进行设计交底,明确相关专业的预埋件、预埋管线安装要求等需要各专业施工单位协调配合的地方,避免人为返工、增加设计变更,既造成投资浪费,也不利于质量控制。
⑦质量检查:工程登录实体施工阶段后,日常巡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通知单要求整改,并及时检查落实整改情况。每月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月度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设置整改期限。根据日常巡查、工地例会及月度检查的情况,每一季度对参建单位进行履约考核,在施工合同、采购供应合同中明确奖罚措施,对于达不到合同、规范、图纸要求质量标准的单位,进行经济处罚。从而充分调动监理及施工单位的积极性,确保工程质量一直处于良好的态势。
三、项目后期的质量管理
1.竣工验收的质量管理:项目竣工验收时,业主方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检测、质量监督站等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外观质量、质保资料、竣工资料等,对检测出的质量问题应及时整改,达到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后,方可通过竣工验收。
2.建立质量回访制度:工程项目运营期,通过项目养护单位的使用评价,建立质量回访制度,及时处理各种质量缺陷,建立质量缺陷处理情况分析报告。
3.总结经验:通过竣工验收和质量回访制度,形成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情况分析报告,总结分析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为以后的工程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更好地指导工程质量管理。
四、结论
总之,建设方的项目质量管理,离不开项目的前期咨询策划、设计管理、合同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竣工验收管理、质量回访制度等。应该加强工程建设参建单位人员的质量管理,只有做到人人有质量意识、事事以质量为本,秉承“质量终身制”的原则,才能将建设项目从“蓝图”变成“建筑物”,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发挥项目应有的各种功能。
一、项目前期的质量管理
这一阶段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项目决策,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进行初步设计,资金筹措。而后深化施工图设计,划分施工标段后招投标选择承包商。
1.咨询策划:主要目的是研究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等,经相关程序决定是否进行项目建设。一旦项目立项后,需对项目方案进行比选,从投资、技术方案、环保、建设期及经济效益回收期等方面,确定项目的总体目标。按照既定的总体目标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及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实现项目策划的意义。
2.设计管理:按照可行性研究制定的项目总体目标,进行初步设计,论证初步设计是否符合前期项目策划的技术、经济、质量、进度等各项要求,且初步设计需满足规划、环保等技术指标。而后按照项目涉及的专业,合理分配设计任务,开展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需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查,如建筑结构审查、水电咨询、人防消防审查、结构抗震审查、节能设计等等。施工图设计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各专业图纸之间应相互呼应,设计范围应明确,设计思路及采取的规范标准应一致,避免各专业衔接不协调。建设方应统一对设计质量进行协调管理,确定设计图纸的功能布置合理、技术上可行、造价可控。
3.招标及手续办理:这是项目能否顺利开工的前提条件。首先进行规划、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报批,而后进行各专业图纸的报批报审工作。在工程招标方面,应合理划分施工标段,可以采用施工总承包或平行发包、EPC等模式。重要的材料设备可以由甲方提供,这样有利于质量控制。招标完成后签订施工合同,办理监督手续、施工许可证等,为后续施工做准备工作。
在项目前期的质量管理中,设计管理和招标、手续办理为重点工作。有些项目就是因前期设计深度不够、设计目标不明确、手续办理不及时,导致施工图不完善,施工时出现大量设计变更,影响工程实体质量。有些项目因招标模式选择不合理,导致施工交叉面较多,业主协调工作量大,造成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竣工后难以达到项目整体的质量目标。
二、项目中期的质量管理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复杂最难控制的阶段。这需要建设方有强有力的质量制度,还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为保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协调能力,依靠监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经验及意识,团队协作,共同营造“质量终身制”的良好意识和工作氛围。以下将从合同、图纸会审、监理、施工过程等几方面阐述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1.合同质量管理
在监理和施工合同中明确质量目标、人员资格、奖罚措施、质量保证金等,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以合同为管理抓手,做到质量管理有理有据。进场施工前,督促监理和承包人建立质保体系,项目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及主要技术人员,在约定的期限内到岗,施工期间人员不得随意更换,做到人员专业水平高且相对稳定。
2.施工图会审和技术交底
建设方应提前做好对各专业图纸的审查工作,主要从项目使用功能、主要设备材料的选择、外形美观方面、项目周边外部条件等进行审查。在开工前应要求施工、监理单位审查施工图,主要从施工方案、技术措施、专业对接等方面提出意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做到施工技术方案达到设计图纸的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建设方应落实设计变更审核关,审查设计变更图纸,保证设计变更质量不低于原设计标准,保证设计变更不导致设计质量的下降,以控制项目质量。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隐蔽工程等薄弱环节,应进行设计交底,让施工、监理单位了解设计意图,从而更好地指导工程施工。
监督落实监理内部图纸审查及交底制度,做到监理人员了解设计意图、设计质量目标,明确工程特点、难点、质量控制薄弱点,监理过程中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进行重点把控。
督促监理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要求施工单位落实技术质量交底制度,做到项目部技术人员、施工班组、操作工人人人了解各自的质量目标、标准、操作规程,人人有质量意识。
3.严格监理质量管理体系
①根据有关国家、部委颁布的现行有效的法规、规范和标准,针对工程的特点,详细研究制定监理合同有关条款,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程质量。
②审查《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明确监理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措施、控制方法,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发挥监理在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作用。
③督促执行监理交底制度,使承包人明确监理管理制度、监理程序、检验检查方式方法、特殊工序、关键工序、重点部位、隐蔽工程控制措施。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①严把原材料进场关: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测,检测频率按照承包人100%,监理不低于30%,业主不低于5%。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立即退场。
②加强工程实体的检测:主要对成品的几何尺寸、中线、高程、强度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可以由业主单独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平行抽检,对于检测出的质量缺陷,应召集监理、承包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杜绝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出现类似不合格的成品。
③执行“工序样板制度”或“首件制”:按照“先方案后施工”的原则,待方案通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重要的技术方案应进行专家论证。“首件制”施工结束后,由承包人总结首件施工经验,监理人明确相关质量控制点,业主方提出质量要求等。这样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施工工艺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做到质量“预控”管理。
④注重工厂化生产产品的预控:专业监理工程师应驻场对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主要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序应进行抽样检验检测。可以按照“首件制”的原则办理,必要时可以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生产过程中,业主随时可以进行抽检。
⑤加强分包管理:分包管理一直是工程建设的风险环节,首先应审查分包单位的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等,做到合法分包。其次应考察分包单位的业绩,做过的类似工程等,选择有经验的分包商。最后实际施工时,要求监理和承包人加强对分包商的质量管理,明确质量目标、标准、要求等,将分包商的质量管理纳入总包方、监理方和建设方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杜绝以包代管。
⑥强化施工阶段的专业对接:一个项目往往有多种专业,可能由几个设计院设计,因此加强专业对接工作很重要。建设方在项目施工前,应召集设计、监理、承包人、分包商等进行设计交底,明确相关专业的预埋件、预埋管线安装要求等需要各专业施工单位协调配合的地方,避免人为返工、增加设计变更,既造成投资浪费,也不利于质量控制。
⑦质量检查:工程登录实体施工阶段后,日常巡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通知单要求整改,并及时检查落实整改情况。每月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月度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设置整改期限。根据日常巡查、工地例会及月度检查的情况,每一季度对参建单位进行履约考核,在施工合同、采购供应合同中明确奖罚措施,对于达不到合同、规范、图纸要求质量标准的单位,进行经济处罚。从而充分调动监理及施工单位的积极性,确保工程质量一直处于良好的态势。
三、项目后期的质量管理
1.竣工验收的质量管理:项目竣工验收时,业主方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检测、质量监督站等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外观质量、质保资料、竣工资料等,对检测出的质量问题应及时整改,达到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后,方可通过竣工验收。
2.建立质量回访制度:工程项目运营期,通过项目养护单位的使用评价,建立质量回访制度,及时处理各种质量缺陷,建立质量缺陷处理情况分析报告。
3.总结经验:通过竣工验收和质量回访制度,形成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情况分析报告,总结分析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为以后的工程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更好地指导工程质量管理。
四、结论
总之,建设方的项目质量管理,离不开项目的前期咨询策划、设计管理、合同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竣工验收管理、质量回访制度等。应该加强工程建设参建单位人员的质量管理,只有做到人人有质量意识、事事以质量为本,秉承“质量终身制”的原则,才能将建设项目从“蓝图”变成“建筑物”,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发挥项目应有的各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