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你说
洞穴之外
+ 查看更多
洞穴之外
+ 查看更多
苏格拉底之死让柏拉图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他用洞穴之喻隐喻哲学家在解放人类思想这条路上的悲情前途。而洞穴之喻并非仅仅是一种顾影自怜,它在思想之湖中扬起的涟漪,直到今天都依然波澜起伏。很多人想走出洞穴,大多数有些成就的人也都以为自己走出了洞穴,然而正当他们自信满满甚至颐指气使之时,却从没想过,洞穴外面是什么。
简单回顾一下洞穴之喻。有一群囚徒终生面对一面墙,且不能转身,而墙上投射的是外面世界的影子。因为在洞穴里,影子的内容很有限,投射的不过是来往经过的人和物,但这些影子对囚徒而言却是真实的世界。因为某种原因,一个囚徒转身了,看到了洞口,也走出去看到了世界,他在被震撼的同时也豁然开朗。他迫不及待地返回洞穴去向同伴们讲述,然而没有人相信他,很快人们将他视为异端邪说,开始攻击他,最后杀死他。囚徒们的世界再次恢复了平静,他们可以安稳地度过余生了。
在这个故事中最让人惊悚的,是思维遮蔽的力量。当人们形成了自己的观念体系,思维就会变成一张巨大的网,收于圆形,将人包裹于其中,一般人是没有机会突破出去的。即使天使降临,告诉你别有洞天的事实,你也无法接受,因为那超出了你的思维认知能力。你只能用自己现有的思维格局去分析那别有洞天,自然不得要领,直至愤怒,觉得被欺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事实上,潜意识里,你还会不顾一切地维护自己的现状,为之辩解,因为你不喜欢既有平衡被打破。
那么,让我们重新梳理这个故事,就可以获得一个洞见:信息边界决定认知边界,认知边界决定思维边界。
有一种说法是现在已经登录信息时代了,可见信息在当前是多么的重要。存储技术、半导体芯片技术、数据算法的突飞猛进,造就了当前的“信息爆炸”。公众号、读书会、知识付费平台、直播、小视频等等信息获取渠道,丰富而廉价,让每个人都觉得应接不暇。但这些信息,并不能代表你的信息边界。信息的广度带来的是冗余,信息的深度才能决定边界。好比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和再多的合作商夸夸其谈,都是没有实际效用的,只有深入进去,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渠道建设、成本构成、产品特征后所获信息才能够让我们真正懂得一个行当,才能够准确把脉,从而挖掘彼此的契合点。于是,获得信息后有选择地进行思考成为一种能力,而这个能力将塑造信息边界。我们要做的是:首先,选择一个切入点,围绕它收集更多的信息,然后思考并总结,让信息转化成为你自己的知识。因为,信息的广度是必要的,而信息的深度是重要的,就好像你要在一个大池子里养足够多的蚌,才能从好的里面采出珍珠。
确立了信息的边界,就会自然形成你的认知边界。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宇宙观等等认知,及其认知水平,都是建立在信息边界基础之上的。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然而他终其一生都在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存在重大缺陷。因为后者违背了物理学的确定性原则,更不要说像量子纠缠这样超光速的诡异事件,要知道相对论的推导前提就是光速不变且不可超越。这是认知边界难以突破的好例子,认知边界让爱因斯坦这样的巨匠都陷入了困惑。在物理学领域,也一次次上演着信息边界决定认知边界的剧情。数学和望远镜的发展带来的新信息,让日心说淘汰了地心说;随后信息的进一步丰富为牛顿的绝对时空说打下了基础;再然后就是相对论。每一次新的认知都会受到禁锢于原认知水平人群的猛烈抨击,直到多数人的认知边界得到普遍扩展。这不奇怪,毕竟当年世界上只有两个半人看得懂相对论。
思维的边界是受认知边界限制的。思维可以超越认知,但超越的有限。我们可以想象三个嵌套的封闭球,信息边界在最里,认知边界居中,思维边界在最外。认知球的大小,决定了思维球的大小,认知无法突破,思维必然不能获得质变提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水平,是思维水平的体现。你很聪明,过目不忘,但倘若思维局限,那是很容易败给记忆力不太好,但思维更胜一筹的人的。所谓降维打击或升维思考,就是在利用思维能力的差别,寻求绝对优势。
由此,我们想成长,就要升级自己的思维,推到底,还是要扩大信息边界。至此,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即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如果你取得了他人羡慕的成绩,自然是经验硕累的结果。你眼光犀利,意见独到,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价值逻辑,这使你与众不同,思维边界远超旁人,帮你取得成功。你很可能觉得自己已经通晓了世间道理,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很有见地的进行评判,你自信满满。如此幻觉,是因为你不知道思维遮蔽效应有多强。思维遮蔽的最重要特点在于自洽性,你过往的经验见识,很好的形成了闭环,它逻辑自洽,所向披靡。再让我们回想一下前文说的三个球,外层的思维边界球,其内部完全自洽,自此也就遮蔽了你的思想,你被你自己紧紧包裹住了。
假设你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虚心地求教,更加努力地实干,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打破思维边界,突破思维遮蔽,眼前又一片豁然开朗。不要高兴太早,回家睡一觉,醒来后继续好好干。因为你已经身处一个较原先更大的思维球之中了。身处如此一个无休止的窘境之中,其实也不必气馁,要知道,虽然你还要挑战更远的思维边界,但你所在的这个思维层面,必定已经是超越多数人的了。
回到洞穴之喻,当我们异于常人走出洞穴,其实我们已经处于另一个更大的洞穴之中了,洞穴层层嵌套,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想要不平庸,就要不断地尝试走出去,这是我们要终其一生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想帮助伙伴们一起走出去,不要仅仅给他们描绘外面的世界,他们被思维遮蔽,很可能觉得你疯了,我们要做的是要想办法帮他们转过身。
简单回顾一下洞穴之喻。有一群囚徒终生面对一面墙,且不能转身,而墙上投射的是外面世界的影子。因为在洞穴里,影子的内容很有限,投射的不过是来往经过的人和物,但这些影子对囚徒而言却是真实的世界。因为某种原因,一个囚徒转身了,看到了洞口,也走出去看到了世界,他在被震撼的同时也豁然开朗。他迫不及待地返回洞穴去向同伴们讲述,然而没有人相信他,很快人们将他视为异端邪说,开始攻击他,最后杀死他。囚徒们的世界再次恢复了平静,他们可以安稳地度过余生了。
在这个故事中最让人惊悚的,是思维遮蔽的力量。当人们形成了自己的观念体系,思维就会变成一张巨大的网,收于圆形,将人包裹于其中,一般人是没有机会突破出去的。即使天使降临,告诉你别有洞天的事实,你也无法接受,因为那超出了你的思维认知能力。你只能用自己现有的思维格局去分析那别有洞天,自然不得要领,直至愤怒,觉得被欺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事实上,潜意识里,你还会不顾一切地维护自己的现状,为之辩解,因为你不喜欢既有平衡被打破。
那么,让我们重新梳理这个故事,就可以获得一个洞见:信息边界决定认知边界,认知边界决定思维边界。
有一种说法是现在已经登录信息时代了,可见信息在当前是多么的重要。存储技术、半导体芯片技术、数据算法的突飞猛进,造就了当前的“信息爆炸”。公众号、读书会、知识付费平台、直播、小视频等等信息获取渠道,丰富而廉价,让每个人都觉得应接不暇。但这些信息,并不能代表你的信息边界。信息的广度带来的是冗余,信息的深度才能决定边界。好比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和再多的合作商夸夸其谈,都是没有实际效用的,只有深入进去,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渠道建设、成本构成、产品特征后所获信息才能够让我们真正懂得一个行当,才能够准确把脉,从而挖掘彼此的契合点。于是,获得信息后有选择地进行思考成为一种能力,而这个能力将塑造信息边界。我们要做的是:首先,选择一个切入点,围绕它收集更多的信息,然后思考并总结,让信息转化成为你自己的知识。因为,信息的广度是必要的,而信息的深度是重要的,就好像你要在一个大池子里养足够多的蚌,才能从好的里面采出珍珠。
确立了信息的边界,就会自然形成你的认知边界。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宇宙观等等认知,及其认知水平,都是建立在信息边界基础之上的。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然而他终其一生都在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存在重大缺陷。因为后者违背了物理学的确定性原则,更不要说像量子纠缠这样超光速的诡异事件,要知道相对论的推导前提就是光速不变且不可超越。这是认知边界难以突破的好例子,认知边界让爱因斯坦这样的巨匠都陷入了困惑。在物理学领域,也一次次上演着信息边界决定认知边界的剧情。数学和望远镜的发展带来的新信息,让日心说淘汰了地心说;随后信息的进一步丰富为牛顿的绝对时空说打下了基础;再然后就是相对论。每一次新的认知都会受到禁锢于原认知水平人群的猛烈抨击,直到多数人的认知边界得到普遍扩展。这不奇怪,毕竟当年世界上只有两个半人看得懂相对论。
思维的边界是受认知边界限制的。思维可以超越认知,但超越的有限。我们可以想象三个嵌套的封闭球,信息边界在最里,认知边界居中,思维边界在最外。认知球的大小,决定了思维球的大小,认知无法突破,思维必然不能获得质变提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水平,是思维水平的体现。你很聪明,过目不忘,但倘若思维局限,那是很容易败给记忆力不太好,但思维更胜一筹的人的。所谓降维打击或升维思考,就是在利用思维能力的差别,寻求绝对优势。
由此,我们想成长,就要升级自己的思维,推到底,还是要扩大信息边界。至此,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即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如果你取得了他人羡慕的成绩,自然是经验硕累的结果。你眼光犀利,意见独到,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价值逻辑,这使你与众不同,思维边界远超旁人,帮你取得成功。你很可能觉得自己已经通晓了世间道理,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很有见地的进行评判,你自信满满。如此幻觉,是因为你不知道思维遮蔽效应有多强。思维遮蔽的最重要特点在于自洽性,你过往的经验见识,很好的形成了闭环,它逻辑自洽,所向披靡。再让我们回想一下前文说的三个球,外层的思维边界球,其内部完全自洽,自此也就遮蔽了你的思想,你被你自己紧紧包裹住了。
假设你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虚心地求教,更加努力地实干,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打破思维边界,突破思维遮蔽,眼前又一片豁然开朗。不要高兴太早,回家睡一觉,醒来后继续好好干。因为你已经身处一个较原先更大的思维球之中了。身处如此一个无休止的窘境之中,其实也不必气馁,要知道,虽然你还要挑战更远的思维边界,但你所在的这个思维层面,必定已经是超越多数人的了。
回到洞穴之喻,当我们异于常人走出洞穴,其实我们已经处于另一个更大的洞穴之中了,洞穴层层嵌套,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想要不平庸,就要不断地尝试走出去,这是我们要终其一生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想帮助伙伴们一起走出去,不要仅仅给他们描绘外面的世界,他们被思维遮蔽,很可能觉得你疯了,我们要做的是要想办法帮他们转过身。